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百六十七章 修到真实97(2 / 2)

如果打工旅行这种行为,可以持续一辈子,会有人愿意一辈子都打工旅行吗?不管说澳洲的风景多么好,食物多么健康,工资的购买力多么高,一辈子在澳洲打工旅行谁愿意?

没人会愿意。

打工旅行意味着漂泊,意味着自己永远没有办法买房安定下来。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银行是不会贷款的。

那么我们继续假设,不再漂泊,找了一份工作一直干下去。贷款买房,结婚生子。但是这样的话,相当于换了个国家为房贷奋斗。

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仅仅是出去浪了一年罢了。根本不是媒体宣传的,仿佛不去打工旅行的年轻人都是懦夫。

最关键的是,出去打工旅行回来的人,听不惯有人否定他们的行为,一旦有人不认可这种打工旅行,他们就会开始炫耀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经历。

不管是美好的风景,有趣的人和事,甚至那些悲伤的故事,所有的潜台词在说,“看,这些经历你有吗?怎么样,羡慕不?我可是经历了这些的人,你们都是渣渣。”

如果这还不够,打工旅行回来的人就会大谈自己的感悟,把国内的工作生活贬低得一无是处。就算是美食,也只是在味道上堪堪打平。

没人会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妥,仿佛一个打工旅行回来的人,夸夸其谈讲述各种见闻,这种事情是很正常的。

只要炫耀不是太过分,似乎还不错。

都是“自我”啊!

(正是这种情绪,才推进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假设,当斩杀结束之后,能够不被情绪拉扯。这也就意味着,将不会对任何事情执着。但这样的人,还有什么意义活在世界上呢?造粪机器吗?)

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人要活出意义,要活得精彩。但我为什么要对这个社会有用?

(无用之人,最后就会被社会淘汰,被时代淘汰。难道愿意做这样的人?难道不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被社会淘汰?这不过又是一种恐惧,利用这个恐惧,所有人似乎都不愿意被社会淘汰,然后做一些自己都不知道在干什么的事情。仿佛这样就可以不被淘汰,大家一起加油努力。

在我眼里,曾经的自己就是被恐惧的链条捆绑,然后还在劝说自己一切都很好,不停的说服自己努力奋斗,而从来不问这些究竟是为了什么。

再说,就算被社会淘汰又怎样?难道有一个叫做社会的怪物,在驱赶我们,一旦淘汰就会被社会这个怪物吞噬?谁能告诉我,被社会淘汰了会怎样?

(当然是找不到好工作,挣钱困难,交不起房租,不敢去吃餐馆,甚至买什么东西都要犹豫再犹豫。)

也就是说,依旧处于“自我”的状态,被各种恐惧牢牢控制。自我编织的定义,“没有钱的我,不可能做任何事情,只能这样悲惨的生活一辈子。”

其实就是“自我”在产生恐惧,在吸收情绪的能量。它才不在意我们是有钱还是没钱,只要有情绪存在,它就可以壮大自己,就可以一直存在。

如果没有“自我”,如果我能完全臣服,那么这些所谓被社会淘汰的后果,还是后果吗?明显不是,没有“自我”也就没有人来判断。

曾经的我总是认为这种事情发生了不好,那种事情发生了不好。但真正不好的,是“自我”的存在,它才是一切恐惧的源泉,它构成了袁长文,它本身就是恐惧。

(难道真要到了捡垃圾的时刻,才能幡然醒悟?)

这种假设毫无根据,仿佛依据我们脑中的信息,我这样下去必然会经历捡垃圾这个环节似的。

(当然会!难道不工作,天上会掉钱下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