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13节(2 / 2)


  吴主任道,“够实在。以后你们的榨油厂啊,还是要多供应公社。何书记的想法是,县里之前供应的粮油少,好多社员们人均二两油都达不到。他就想在公社供销社另外开个粮油柜,让你们放一批油在那边。最起码让社员们供应跟上。但是供销社暂时可能拿不出那么多钱来,所以你们先供货,后期算账。”

  苏青玉眉头一挑,“那不如直接在咱们大队榨油厂搞个柜台算了,这样不更好。到时候咱们是换钱还是换大豆油菜的,都好记账,拐个弯那多麻烦呀。”

  吴主任:“……”

  “当然,最主要是咱一下子也拿不出很多油来。要是一天来一些人,咱也好控制量,是不是?”

  吴主任知道苏青玉这是怕供销社拖欠账款,就笑道,“连公社供销社也不信任了?”

  “哪里啊,还是因为咱底子薄,确实穷。要是咱财大气粗,别说一桶油了,就是要钱,咱也不带犹豫的。要不然这次咱也不会答应给其他大队垫付农用机械租金的事儿了,您说是不是?咱实在是差钱啊。”

  苏青玉一说起这事儿,吴主任心里就不好意思了。

  给其他大队垫付农用机械租金的事儿,确实也给苏家屯增加了很多负担了。

  再继续提提前供油的事儿,就不好下嘴了。“我回去和何书记提一提。”

  苏青玉笑着道,“好嘞,您放心,咱队里到时候别说是搞柜台了,咱到时候直接开拖拉机拉着一桶油去各个大队溜一圈,方便他们打油都行。绝对比供销社更方便。”

  吴主任也笑着摇头,也不知道这小苏同志怎么想的,有时候大方的不得了,比如买母猪的事儿,还有农用机械的事儿。有时候啊,也是一点亏也不吃的。

  电话花了一整天时间才通号,太阳下山了,吴书记他们才坐着拖拉机回去。

  把他们送走,大队干部和社员们就迫不及待的去油厂办公室看电话了。

  大队干部们还好,他们好歹也有机会去公社,也曾今有机会接触电话,也没那么稀奇。就是社员们挺好奇的。

  他们挨个儿的拿起听筒听了听,听到里面的声音之后,还挺惊奇。

  “电话那头有声音!”

  “电话那头是干啥的啊?”

  “就这个比写信还快,就用这一根线就能和人说话?”

  还有人不敢相信。

  “大惊小怪的,又不是啥稀奇东西。”大队干部们立马骄傲的给他们科普了一下自己的电话知识。

  然后苏青玉又当着大伙儿的面,打电话给县里机械厂,问榨油机的事儿。顺便和他们说,以后这就是他们苏家屯的电话号码了,有事儿直接和这个电话联系。

  李副厂长都吃惊了,“你们装电话了?”

  苏青玉道,“是啊,我们公社很重视我们苏家屯,特批的。”

  这也是苏家屯的底气了。

  李副厂长也高兴,毕竟经常合作的单位发展越好,才越稳当。

  “你们那批榨油机还得等等,你们要新的,还得几天才能安排好。现在也方便了,安排好了就给你们打电话。放心吧,我们送货到你们队里的。”

  苏青玉也不着急用,客客气气的应了。

  挂了电话之后,社员们各个越发的惊奇了。

  苏小六道,“早就有这东西了,有啥稀奇的。早几十年都有了,要不然打仗的时候咋联系啊?”

  社员们都一阵唏嘘。

  几十年前的东西,他们现在才见到。可见苏家屯以前多落后啊。

  看看现在,再想想以前,真是不想再回去过以前那日子了。

  回去之后,还和家里的小娃娃和年轻人教育,“都好好念书,以后出去见大世面。别学咱们这样,啥都不懂闹笑话。”

  电话装好了,厂房收拾出来之后,队里就开始忙着招工了。

  考的试卷题目是请老教授们帮着出的,直接出一张综合试卷。考试地点用的是学校教室。考试的时候也不用给试卷,只一人发一张白纸,然后让人将试卷题母抄写在黑板上,大伙儿看黑板写答案就行了。也省得去油印试卷。

  因为考的不多,所以笔试也就用两个小时而已。

  考完试之后,这些知青们还没松口气,立马又得去苏青玉面前面试。

  苏青玉也没出很刁钻的题目,就问他们在大队干什么活,平时感觉如何。如果以后来厂里工作了,会怎么做好工作。如果让他们去县里或者其他城市卖油,他们会怎么说。

  面试完之后,苏青玉也给他们打完了分。

  面试成绩和比试成绩合起来,才算最后的总成绩。

  苏家屯的人一听招个工人这么麻烦,顿时庆幸自己没参加,要不然在青玉面前说不出话来,那可真丢人。

  两天后,队里就公布了录取人员名单。

  一共十位知青被录取了,四名女同志,六名男同志。

  得到通知之后,这些知青们高兴坏了,迫不及待的就收拾包裹来苏家屯生产队了。

  他们来得晚,也没担任宿舍住了,只能另外安排了队里的空房子给他们住。

  不过能有份工作,这些知青们也就满足了。

  收拾好了住的地方,知青们就找苏青玉这个厂长报到了。

  被录取的都是性子比较活泼,能说会道胆子也不小的知青。一来就和苏青玉熟稔道,“厂长,咱是不是要学习怎么操作机器啊。还是要学习什么工作流程?”

  “咱们也不懂,厂长您可要多指点我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