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2节(1 / 2)





  至于医院那事儿, 他倒是同意了。因为花岗建设工业区之后,经济发展,肯定是需要医院。现在不建, 以后也是要的。

  他瞅着长痛不如短痛,早点把钱花了, 免得以后苏青玉时不时的找他要钱。

  江书记还没把修路的钱拿回来,花岗工业区的那些企业倒是派人过来搞建设了。

  虽然个工业区里面会建设一部分厂房对外招租, 但是还有一部分空地是留着企业自己建的。毕竟每个企业需求不同。

  这些入驻之后, 就得拿着钱过来建厂房。

  就和苏青玉设想的那样, 企业从入驻花岗的那一刻起,就在各方面影响花岗的经济了。比如各类建筑材料的需求,用工的需求, 倒是刺激了一批工人和包工头。材料商。

  生活需求也增加了。毕竟除了建设工业区之外,还要招工人。

  有些是本地的工人,有些是从其他地区过来的。这就让花岗的人口数量多了起来。而且还是一批有收入的工人, 这就刺激了需求。

  连带着几个镇上有些有头脑的人,也早早的开始做生意了。还有人把生意做到了工业区附近。

  苏青玉基本上每隔两三天就往工业区跑一趟,监督他们工作。

  这是她成立的第一个工业区,她可不能让这工业区出问题。要不然以后她再邀请可就不容易了。

  除了广地之外,其他镇也都在红红火火的搞建设。

  花岗镇在得到区里的批准之后, 也开始建设医院了。

  按照区里批的钱,他们最起码可以建一个二级医院。

  不过苏区长也说了, 配套设施虽然按照二级医院来建设的, 但是医院的范围还是要按照三级来建。以后还是要升级的。

  花岗现在人虽然不多, 可一旦工业园建立,再继续招商引资,以后这边的人只会多不会少。

  特别是现在已经在修区高中了,医疗配套设施必须跟上去。

  花岗就在眼皮子底下,苏青玉倒是不用操心,她考察完广地之后,又去清水酒厂查看。

  清水酒厂动工早,所以这会儿已经快建成了,清水都开始招工了。

  苏青玉倒是没忘记给清水打广告的事儿,上次她还交代了让清水搜集民间传说呢。

  眼见这酒厂要建成了,她也催了那边一趟。

  清水负责这事儿的干事立马就把千辛万苦搜集到的小故事拿了过来。

  “我就怕搜集的不完善,所以还想多找点。”小干事表示自己绝对没有消极怠工,他很积极的在完成工作。

  苏青玉微微点头,看着这上面的一溜儿的小故事,看花了眼。

  看着看着就笑了,“清水这传说挺多啊。”

  小干事脸一红,“这,这都是大伙儿传的,也没啥根据。”

  “传说当然是传的,有根据了就不叫传说了。”

  苏青玉仔细的看了几个内容比较丰富的传说。

  特别是关于清水泉的传说。

  竟然有传说这是龙王爷的洗澡池。

  苏青玉扶额,就那么个小池子,龙王爷一只脚都能塞满了。

  还传的有鼻子有眼的。

  她又仔细看了看,最靠谱的还是清水镇的由来。

  传说在很多年前,到处都干旱了,庄稼都旱死了,人也没有水喝了。就在所有人绝望的时候,天上出现了一个神仙,将手里的玉碗往地上一扔,就形成了一汪清泉。

  水清澈见底,入口甘甜。而且源源不断的从地底冒出来。永远也喝不完一样。

  全镇的人就靠着这泉水活了下来。当时的人就把这泉水称为清水泉,改了镇的名字,叫清水镇。

  “神仙水,”苏青玉笑,“这个卖点倒是不错,不过咱不能搞封建迷信。宣传的时候,可以把神仙这一段忽略掉,就称它为,大自然的宝藏。生命泉水。毕竟救了全镇人的生命。”

  她又看到下面一个关于酒水的传说。

  这传说更让苏青玉眼前一亮。虽然没有那么多神秘性,但是倒是与清水目前要走的路线不谋而合。

  这传说是说,清水泉原名应该是清酒泉。之所以变成清水泉,是因为当初清水泉被发现的时候,旁边的碑文上面写的名字已经模糊了。隐约可以看到清后面一个字是三点水。谁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然后就干脆叫清水泉了。

  但是附近的人都觉得应该是清酒泉。

  苏青玉觉得这故事好,“可以和之前那个传说合起来。清酒泉之所以变成清水泉,是因为干旱,嗯,虽然没有科学依据,反正就是有这么个意思。”

  清水的小干事:“……”

  “你们回去让你们那边宣传的同志改改,合计一下,然后给我看看。好了之后咱们就宣传。先在区里传,传开了之后再去外面传。”

  小干事麻溜的就跑了。

  苏青玉倒是还记得之前在小朱结婚的婚礼上遇到的当了编剧的知青同志。

  她按着对方提供的电话,打了个电话过去。

  对面一听是苏青玉打来的,惊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