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42节(1 / 2)





  不说汉军的甲骑,连汉军的步卒许安都没有身没自信面对,虽然许安麾下的黄巾军每一个人都训练了两三个月,但是许安并不会自大到以为就凭借这样就能击败每月训练,甲坚利刃还有名将统率的汉军。

  这无疑是痴人说梦,冷兵器的时代,装备对军队的战斗力影响无疑的巨大的。

  一支冷兵器时代的军队从成军到成为精锐,要经历的事情还有很多,绝对不是只通过几个月的训练,便可以成为强军的。

  “传令给龚都,小心戒备,天一亮立即回关。”

  许安还是担心龚都的安危向着身旁的卫士命令道。

  “诺。”

  卫士唱了一声诺,悄无声息的退出了城楼。

  许安注视着关墙下的火海,山风越发的猛烈,吹动了关下的火海,感受着呼啸的山风,许安好像想起了什么一样,拿出了怀中的《太平经》一书。

  他的眼神逐渐的明亮了起来。

  ……

  井陉关外三十里,汉军的大营就设在此处。

  此时汉军的帅帐中也是灯火通明,张郃、高览、颜良、文丑四将围在一幅山川地势图的面前,正商议着作战的计划。

  张郃虽然名为主将,但是也不得不听取其余三人的意见,毕竟他们实际上还是同级。

  皇甫嵩因为要处理冀州堆积的政务,并没有亲自领兵出战,而且更重要的是,皇甫嵩知道自己的战功已经引得了天子的猜忌,所以也并没有亲自出阵的打算。

  因此造成了现在这种尴尬的局面,不过好在其余三将对张郃的大部分决定都没有提过反对的意见,只是在细节方面和张郃略微争执一下。

  比如颜良和文丑两人,张郃交给他们的任务本来只是探查有无伏兵,但是颜良却选择轻兵冒进和张燕军的殿后部队接战。

  第七十五章 呼风唤雨?

  夜空中的明月一点一点西方偏移,时间一点一点的在流逝。

  关外近三万的军士和家眷全部从井陉进入了太行山。

  张燕麾下的家眷是第一批进入关内的,他们被刘辟后面带来的军士护送着进了河谷。

  还有两万多名张燕军的军士,有两千余人被留在了井陉关内协助防守编成了一部由张燕统领,不过军队的实际掌控权,还是在许安的手中,张燕并没有机会接触他手下的将校。

  实际上张燕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不过这样的情况张燕也料到了,所以并没有怎么抗拒,毕竟他的兵力几乎是许安的两倍以上,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要素。

  另外近两万人,他们都被去除了武器安置在当初进攻井陉时,许安等人设立的营寨之中,由黄龙带着两曲的军士负责安置。

  虽然张燕已经降伏,但是许安还不敢完全的信任张燕,安知这个历史上的一统太行的枭雄入关后会不会撕破嘴脸,吞灭掉他的势力,毕竟张燕麾下再怎么说,也有两万多的军士。

  硬碰硬许安确实占优,但是关外还有五六千多的汉军存在,若是关内内乱,汉军绝对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天边重新起了鱼肚白时,光明正一点一点驱逐着群山间的昏暗,龚都带着殿后的部队返回了井陉关内,当最后一名军士踏入关内后,沉重的关门在绞盘的哀鸣声中轰然关闭,彻底的隔绝关内黄巾军和关外汉军的联系。

  群山之间的云雾缠绕在山腰处,犹如带上了一条条仙人的羽带,飘飘乎如山中仙宫一般。

  巳时两刻,太阳并没有如往日一般刺目,天空反而略微有些灰暗,风逐渐的停了下来。

  城楼上几乎聚集着关内的黄巾军所有的将校,而许安就站在城楼的栏杆旁已经有半个时辰之久了,没有一个人出声提问,他们都静静的站在城楼上,等待着许安的命令。

  张燕有些诧异许安的举动,但是也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又高看了一眼许安,许安军中的将校等待了这么久,却没有一丝的不耐,反而个个站立的如同标枪一般笔直。

  从他们的身上,张燕看到了不同与自己军中将校的精气神。

  许安感受着潮湿的空气,还有若有若无的微风,遥遥的望向关外的群山。

  “踏踏踏……”

  急促的脚步声从城楼下传来,少顷,一名斥候快步走进城楼,双手捧起令旗大声禀报道:“汉军大营前移,设在离关口十五里处石脆山附近。”

  许安转过身来,快步走到沙盘前,将代表着汉军大营的红旗插在了一处低矮的山丘旁。

  许安抬起头来环视众人,城楼中待命的一众将校目光也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最后看了一眼连绵起伏的米山,许安一拳砸在沙盘的米山之上,将插着红旗的矮山砸的粉碎。

  “出阵!”

  许安几乎是咆哮着出声。

  “诺!”

  城楼众一众将校轰然应诺。

  “吱——”

  一阵令人牙酸的声音传来,原本已经关闭的厚重的关门缓缓的被推开。

  一面土黄色的大纛旗当先而出,黑色的丝线绣着一个斗大的“许”字,三百余名骑士簇拥着许安踏出了关门。

  整齐有序的黄巾军步卒紧随其后,出阵的黄巾军军士,几乎全是披挂着重甲的精锐。

  无数的土黄色的旌旗竖立在队列之中,和队列中攒动的黄色巾带一起汇成了一片土黄色的汪洋。

  人衔枚,马缚口,甚至连马蹄都绑上了布块,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住了他们的行军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