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59节(1 / 2)





  也不知走了多久,杨木跟着队列走进了一处看起来排列特别整齐的营寨,与他们的营寨简直是天壤之别。

  来往巡逻的军士络绎不绝,寨墙附近多少持着弓弩的军士。

  进入大营后,杨木所在的队列又被分成了数队,杨木粗略看了一眼,他这一队大概有四五十人。

  他们被黄巾军的军士带到一处空地上,喝令他们站成一个方阵。

  杨木等人依照押送的黄巾军军士命令,半响的功夫才歪歪扭扭的排出了一个方阵。

  杨木被选派成了第二列的排头兵,第一列排头兵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大汉,但此人比他还要高出一个头来,而且体格也健壮了不少,在人群中倒是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不过这人虽然身材高大,但却有些迟钝,排列队伍的时候,那黄巾军的军士叫了他几声都没有回答,让他结结实实的挨了三四军棍。

  杨木等人被迫以一个特别怪异的姿势站在队列之中,只站了片刻的功夫,杨木就已经感觉到了双脚上传来的疼痛感,甚至背脊也开始隐隐作痛。

  在队列还穿行着握着军棍,检查他们站姿的黄巾军军士,队列中有人稍有动弹,背脊或者是臀部便会结结实实的挨上一记军棍,因为如此众人不敢动弹,只得苦苦的坚持着。

  此时正是午时,刺目的光芒洒在河谷之中,空地上又无遮掩,直直的便照在了众人身上,汗珠从众人的脸上滚落下来,有军棍在侧,也没有人敢抹去。

  这样也不知过了多久,直到杨木感觉双腿好似都不是自己的时候,他的视线中终于出现了一名穿着军官打扮的黄巾军。

  赵绩看着这群站的笔直的俘虏,嘴角不由弯起了一丝弧度,曾经他也这样被勒令站过军姿,还替代他胞弟赵絮受了十军棍。

  从卷缩在鹿台山,每日靠着山中狩猎,种地充饥,再到如今黄巾军一统太行,不过年许的时间,若不是赵绩一路跟着黄巾军从鹿台山走来,他几乎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实发生的事。

  升任队率后,他已经在曲内的军候的引荐下加入了太平道中。

  经历了连番的大战,军中多数人都已经将许安神化了,尤其是石脆山一战后,经过大量的传诵,还有黄巾方士有意识的引导,军中上下对许安的尊崇几乎已经达到了顶峰。

  “我实话告诉你们,我黄巾军中,也不是想进便进,依上官军令,集训三十日,不合格者,送归矿山。”

  赵绩冷冷的扫了一眼眼前的俘虏们。

  “太行山中矿山众多,正缺人力开采,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

  ……

  此时的许安已经重新率师北上,踏上返回半云山的道路。

  击溃杨奉主力后,许安派徐晃和龚都两人带领部曲,绕后进攻在镇守在青岩绝、浊泉谷的掾哉和司隶两人。

  当司隶看到了黄巾军绕后的军队,很干脆的就投降了,他并不是蠢人,他知道大队的黄巾军能出现在他的身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杨奉的主力被击溃了。

  而掾哉却没有投降,守在青岩绝想负隅顽抗,但青岩绝的地势只是相对于防御北方较为险要,当其收到两面夹击后,虽然掾哉奋力抵挡,但还是只坚守一日便失陷了,掾哉在青岩绝的山顶上走投无路选择了自焚而死,也算是为主尽忠了。

  许安麾下的兵力,算上归降的杨奉部曲再加上北部的七股势力,如今已是有数万之众,一个个新的问题也摆放在了他的面前。

  经历了广宗还有下曲阳连番的大战,许安也知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的道理,汉军每每以少胜多,其实并非是以弱胜强,反而是以强胜弱。

  皇甫嵩麾下的汉军盔甲齐全,兵丈完备,训练有素,如此军士,只有一万亦能胜十倍之敌,下曲阳和广宗,十数万黄巾的战败就是铁证。

  这数万多人,成分复杂,战力也层次不齐,若是拉着这样的军队去反抗汉朝,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许安下达了集训的命令,将军中优秀的军官选派出去,担任教官,淘汰那些老弱病残,还有偷奸耍滑之辈。

  那些贼匪习性严重的肯定不能留在军中,太平道中也不需要这种人。

  那些油滑之徒,贼匪习性严重的人,不仅对军队的战斗力毫无帮助,反而会拉低一支军队的战力。

  第一百零四章 钱粮

  除去军队的问题,现在摆在许安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钱粮的问题了。

  这些日子以来,经过长史赵乐一直跟在军中,统计钱粮和兵员数目,之前军中所消耗军粮,还有日常训练的人吃马嚼,都成了一个恐怖的数字。

  而且许安又下达了集训了指令,军队训练消耗的钱粮比平日里要更多一些,又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所幸现在许安麾下的军队都不需要俸禄这种东西,否则除非许安真的是天上的真仙,能点石成金,凭空造物,不然肯定无法支撑如此庞大的军队。

  于毒麾下的那些平百姓,如今太行山内不说风调雨顺,但气候也算正常,倒是有些收成,勉强能自给自足,还能补偿一些给军队,但是也极为有限。

  至于原先跟随黄龙在半云山河谷的那些百姓,去年半云山河谷内收成倒是不错。

  不过当时太行山南北贼匪皆未平定,只能在河谷内耕地,因此种植的范围也很有限,仅仅只能多供养数百人的食用而已。

  所以这么久以来,实际上许安麾下的军士,一直吃的是那些贼匪的存粮。

  值得庆信的是这些贼匪也是饥荒年间起事,多半是饿怕了,也因此劫掠了不少的粮食,这也才够许安去挥霍。

  只是今年三月的时候,又添上了张燕带来的6000军士的家眷,还有两万余大军,钱粮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了起来,这也是许安为什么要急于南下的原因之一。

  南下剿灭了雷公,五鹿等大小贼匪,还有接收了于毒的钱粮后,倒是稍微充盈了一些,不过也是极为有限。

  不算北方的张白骑等人,如今山中的粮食,只够坚持两个月的用度了,两个月以后,许安军中的粮库,就得跑老鼠了。

  太行山此时与后世不同,大部分地区都是原始森林,想要开垦耕地难度极大,只能在一些地势相对平缓的河谷内开垦。

  而且如果要大规模的开垦耕地,基本上不可能集中起来,到收获的季节时,运输又成了一大难题。

  基本上只能满足普通的百姓用度,想让太行山内百姓耕种供养军队,这实在是不太现实。

  不说耕地问题,就是牲畜,还有农具,在许安的领内都非常稀缺,铁器几乎都供给了军队,有些军士甚至都用的是木头做成的兵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