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黄天之世第96节(1 / 2)





  离葵城之战已经过去了五天后,皇甫嵩终于带着一万余名汉军进入了河内郡境内。

  光复葵城的捷报从葵城外的汉军大营被寄出,信使带着加急的命令策马奔出了汉军的营寨。

  中军大帐中,众将列坐,一片沉默,军帐中气氛沉闷的可怕。

  皇甫嵩垂着头,坐在首座不发一语。

  朱儁等人的尸首已经被汉军收敛入棺,除葵城外的汉军将校外,汉军还发现了石脆山之战失陷敌阵的张郃尸首。

  皇甫嵩攥紧了拳头,他没想到下曲阳之战逃出的那队小毛贼,竟然可以在太行山闹出如此大的骚乱。

  石脆山之战后,皇甫嵩就想要调集三州兵马,合力围剿太行。

  只可惜西北羌乱毫无征兆的发生了,皇甫嵩不得不放下太行黄巾的事情,去平定羌乱。

  后来皇甫嵩被罢免后,也曾上书讨论平定太行黄巾一事,但是他所有的上书都无一例外皆是石沉大海。

  “我等皆小看了这个许安……”

  巨大的压力压在皇甫嵩的肩头,几乎让他喘不过气来。

  皇甫嵩之前在冀州收集的一些关于许安,也对许安有一些了解。

  张郃因为擒获人工将军张梁的功绩升为军司马,石脆山之战后陷入敌阵后一直没有消息。

  皇甫嵩曾经也打探过张郃的消息,但都是无功而返,今日却在葵城收到张郃身亡的信息。

  许安是张梁的弟子,为他师父张梁报仇雪恨,这肯定会使得他在太平道中的声望更甚。

  让许安成为张梁在法理上的继承人,接受张梁的政治影响力。

  虽然黄巾之乱已经平地,但皇甫嵩知道太平道的教众只不过是蛰伏了起来。

  如今许安在葵城一战击败朱儁统领的河内汉军。

  太行黄巾在葵城大破汉军,阵斩朱儁消息也已经从洛阳传出,根本控制不住,想必不要多久就会传遍整个天下。

  许安在此战获得的声望足以使其成为太平道新的领袖。

  葵城外一万三千名汉军堆砌而成的“京观”让皇甫嵩心中如同压了一块大石一般,他知道许安统率的那支遁入太行的残兵,就是下曲阳之战的幸存者。

  葵城外的“京观”就是还给皇甫嵩在广宗、下曲阳所作所为的报复。

  皇甫嵩抬起头来,看向帐中诸将。

  他已经获知了葵城之战的过程。

  但让他难以置信的是,太行的黄巾军竟然以堂堂正正之阵在旷野上击败了朱郡统率的汉军。

  夜晚,孙坚率军夜袭营寨策应朱儁逃离葵城,朱儁和皇甫嵩一样,也想到了自己身死会造成的后果。

  但可惜许安对此早有准备,孙坚夜袭被伏击,而后是朱儁带领的骑兵也被伏击。

  孙坚带了十余骑星夜南奔,这才一路逃到了雍城。

  而护卫朱儁的一众骑兵只有程普一人活了下来,他借着混乱逃入了躲入密林逃得一劫,而黄盖却没有他这般好运,在黄巾军的围攻下力战而亡。

  此战可以说是汉军黄巾之乱一来,从未遭遇过的惨败。

  只不过是太行黄巾不同寻常的异动让皇甫嵩心中升起了疑惑,为什么他们击败朱儁后,不乘胜追击,继续侵攻河内,反而是重新遁入太行山。

  这许安南下和朱儁在葵城对战,就是为了获取名声吗?

  皇甫嵩心中狐疑,沉思良久后,他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急忙呼唤卫士。

  “快取山川地势图来。”

  片刻之后,一份地图就送到了他的案桌之上。

  皇甫嵩目光闪烁,手指指向太行陉的天井关,俯瞰着案桌上的山川地势图,皇甫嵩终于明白了许安回师太行山的意图。

  “传信洛阳,太行黄巾意欲攻取上党郡!”

  皇甫嵩霍然转身,对着一旁待命的传令兵厉声说道。

  第三卷 天下动荡

  第一百五十三章 黄天之世

  太行陉的山道上,一队队黄巾军正向北开拨,他们的目标正是位于太行陉北面的高都。

  许安将伤兵都留在了天井关,于毒领着两部军士镇守天井关,然后带着麾下军士继续向北进发。

  现实没有留给黄巾军的喘息的时间,他们只能不停的向前,变得更为强大,不然终有一日,他们会被外面波涛汹涌的潮水给吞噬。

  许安知道,当中平五年公元188年图各胡冬季寇西河,正月攻杀并州刺史张懿后,天下局势将会得到彻底改变。

  太常江夏刘焉见王室多故,建议以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自此州牧成于居于郡之上和行政长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权,职位甚重。

  州牧各据一方,形同割据政权。这种状况最终演化成为汉末诸侯割据分争的局面。